江恩角度線的意義在于時間與價位的完美結(jié)合,依據(jù)時間與價位的比率關(guān)系制作出各種角度線。其基本比率為1:1,即一個單位時間對應(yīng)一個價格單位,為1×1線。此外還分別以3和8為單位進行劃分,這些角度線構(gòu)成了回調(diào)或上漲的支持位和阻力位。其中1×1線表示一個時間單位與一個價位單位相等,1×2線表示一個時間單位與兩個價位單位相等,2×1線則是兩個時間單位等于一個價位單位,以此類推。在上升角度線中,斜率越大的角度線,說明股價上升得越強,在下降趨勢線中,斜率越大則證明跌勢越猛。
江恩角度線的制作:首先尋找一個重要的高點與低點,把它作為繪圖的起點,利用江恩角度線(甘氏線)畫線工具拉出各條角度線。投資者可能會發(fā)現(xiàn)在不同軟件甚至在同一套軟件中,畫出來的角度線往往不一樣,附圖1、附圖2就是以1311點為起點拉出的角度線,但它們卻有所區(qū)別,這是怎么回事呢?
這要從江恩角度線的基本原理說起。江恩認為市場的時間與價位存在著數(shù)學的關(guān)系,在制作江恩角度線時,最重要的是要準確地確認時間與價位的比例關(guān)系。一般而言角度線與幾何角存在一定關(guān)系(見附表),但它們并不是完全相等的,只有在一個時間單位與一個價位單位相等的情況下,45度的幾何角度才與1×1線相對應(yīng)。由于每一只股票都有各自的價格尺度,而且每只股票的價格尺度也可發(fā)生改變,因此幾何角度與江恩角度線之關(guān)系也會隨之發(fā)生變化。事實上時間與價位的比率就是波動率在起作用,江恩認為“股票或其他在市場買賣的商品,正如物質(zhì)的電子、原子或微粒一樣,有其獨特的波動率,這個波動率決定市場的波動及趨勢。分析者只要掌握個別股票的正確波動率,便可以決定該市場在什么水平會出現(xiàn)強大的支持及阻力”。因此傳統(tǒng)的畫法應(yīng)是首先分析出某只股票的波動率,然后根據(jù)這個波動率去制作江恩角度線,其一經(jīng)正確繪制,市場作用力往往無所遁形。但這種方法在運用時卻難度較大,一則需要具備波動率功能的專業(yè)軟件,二則分析大盤與個股的波動率又是具有相當強的專業(yè)性,這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有一定的困難。
這里有兩種簡單有效的方法,使用最熟悉的錢龍與免費使用的大智慧制作江恩角度線,達到專業(yè)軟件相同的效果。理論依據(jù)是江恩角度線與速度阻力線的原理相類似,因此可以先選擇市場走勢的主要趨勢線作為1×1線,將價格與時間的關(guān)系調(diào)整到所需比例后,然后以此確定其他比例的角度線。在錢龍網(wǎng)際贏家中,先按常規(guī)圖形在重要的高點或低點上拉出的上漲或下跌江恩角度線,然后通過“↑↓”鍵來調(diào)整時間與價位的比例,使1×1線符合上漲或下跌的最重要的趨勢線,確定即可。在大智慧中先選擇重要的高點或低點,然后移動光標,拉動1×1線,使之符合上漲或下跌的最重要的趨勢線,確定即可。
江恩說“當你一旦完全掌握角度線,你將能夠解決任何問題”。江恩角度線應(yīng)用廣泛,包括角度線通道、扇形線、時間價位四方形等,但萬變不離其宗,最簡單的也能一招制敵。
1、在江恩角度線中1×1線最具決定性作用,江恩稱1×1角度線是好淡分水嶺。若股價在上升1×1線之上,屬于強勢,每次股價靠近或觸及上升1×1線時,均為買入訊號,止損位可設(shè)于該線之下。若股價處于下跌1×1線之下,屬于弱勢,每次股價反彈靠近或觸及下跌1×1線,都是沽空的良機。從1311低點開始的上升角度線中,上升1×1線作為多頭生命線表現(xiàn)出支撐作用,不過在4月16日創(chuàng)出1649高點時該線已構(gòu)成為上檔反壓線,制約著大盤向上攻擊。從2245點開始的下跌角度線中,下跌1×1角度線一直構(gòu)成上檔反壓線,直到1339點企穩(wěn)反彈數(shù)周后才擺脫該線的束縛,反彈得以延伸。
2、江恩角度線具有支撐與壓力的作用。若市場向下突破一條上升江恩角度線時,市場將下探下一條角度線的支持,依此類推。若市場向上突破一條下降江恩角度線時,將進一步上探更高角度的角度線。從1311低點開始的上升角度線中可看到,1×2、1×1、2×1、3×1線都曾起到支撐作用,大盤近期在3×1線附近兩次探底成功并再度上攻。從2245點開始的下跌角度線中,1×2、1×1、2×1、3×1線都曾起到壓力作用,在有效突破之后有可能向4×1線發(fā)起攻擊。
3、市場在多次跌破一條條角度線向下尋求支撐,最終都將在某一角度線上掀起一輪上攻行情,實戰(zhàn)中要找到股價將在哪一條角度線上得到支撐。從1311低點開始上升角度線中,1×1、2×1線在相繼失守之后,大盤最終在3×1線得到強有力的支撐,展開了一波攻勢(南方財富網(wǎng)SOUTHMONEY.COM)
(責任編輯:張曉軒)